玉门关守将高顺,软硬不吃,在发现史博利斯的骆驼队列之中,有大量战士的嫌疑之后,便是拒绝了史博利斯商队团体入关,只是批准了少量人可以进到关内,其余的大量战士只能滞留在关外。
史博利斯急切的想要在骠骑大将军斐潜这边获得许可,就是因为此事。
除了准许入关之外,西域地域广阔,原本汉人没有来之前,马贼横行,没点手段的人怎么可能在西域里面组织起庞大的商队?但是庞大的商队也意味着要有大量的人力成本开销,如果没有超额的利润来支撑这些开支,史博利斯怎么可能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收入,又有充足的财货来养人,还可以贿赂商道?
所以基本上来说,史博利斯最想要搞到的,便是斐潜的独家丝绸销售协议,他愿意一次性的买断斐潜这里往西域销售的丝绸货物,然后囤积抬高售价,从而获取超出寻常的可观利润。
丝绸之路向来就是黄金之道,而丝绸则是黄金之中最为闪亮的宝石!
现在史博利斯只能和普通商人一样,在大汉商会当中排队获取丝绸的销售份额,如同被人卡住脖子,断了水断了粮,这能不着急么?
史博利斯的无奈和焦虑,使得他的笑容再也维持不住了,也使得斐潜意识到这家伙应该是能听得懂汉语的,毕竟方才翻译还没有转译过去,史博利斯的脸色就有些变化……
这个狡猾的色目人。
成立大汉商会,就是为了出现当下的这种情况。
朝堂的文吏未必能完全知晓商业的运作,但是在秦汉之时,甚至在后续的很多封建王朝之中,很多时候依旧是外行指挥内行,并且还不接受任何意见,导致许多内行人开始欺上瞒下,阳奉阴违。
斐潜有时候回想起华夏官场的这些优良传统,未必都是必然的产物,而是在不断的官僚演化当中出现的问题,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纠正。技术性官职结果让文职类的官员担任了,而大多数人黄金学习时间都是在青少年,只有极少的,自律性很强的人才会保持学习的态度一直持续终身,大多数的人都是当上了一官半职之后就开始松懈的。
所以这些文职类的官员,碰上了技术性的问题的时候,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无能,害怕办事的百姓嘲笑自己不懂,踢皮球,拖延,推诿,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瞎改瞎搞,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。毕竟只要自己手头上还在做着一些事情,就不会显得呆萌蠢笨,即便是那些事情没有什么鸟用。
因此,斐潜是不会直接给大汉商会下达什么直接供货给史博利斯的命令的,这几乎就是在后世斐潜非常厌恶的一件事情,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而且大汉商会要在不断的磨合当中学会利用经济进行战斗,必要的限制,甚至是制裁,都有可能在后续的时间内出现,若是有人随意下命令,妨碍大汉商会学习成长的能力,岂不是又是开倒车,或是叫做自废武功?
经济制裁,这似乎是后世米国玩弄的高端武器,但是实际上在大汉期间,就已经玩得很利索了,早在吕后执政时,就对南越挥舞过贸易大棒,禁止关市向南越国出口铁器、母马。南越王赵佗被卡脖子卡得难受,一怒之下与汉朝开战,双方断断续续打了几年,直到汉文帝上位才休战。
在此之后,为了对付匈奴,关禁律令陆续出台,首先是胡市吏、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,同时粮食、弓弩和马匹也在禁绝之列。
虽然有走私的商队铤而走险,但是其数量基本上来说就是杯水车薪一般,光靠走私根本满足不了匈奴的需求,以至于匈奴被迫只能通过西域三十六国那边获取,从而使得丝绸之路彻底成型。<